高血压治疗的常见误区包括凭感觉用药、不愿意过早服药、血压降得越快越好、只关注药物治疗、迷信保健品和偏方。
1.凭感觉用药
有些患者根据自身的感觉来增减降压药,当感觉症状减轻或消失时就自行停药,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因为血压的高低与症状的轻重不一定有关系,即使血压降到正常范围,也不能说明血压已经控制稳定。而且,擅自停药还可能导致血压反弹,加重病情。
2.不愿意过早服药
很多患者认为,一旦开始服用降压药,就需要终身服药,因此不愿意过早服药。其实,早期控制血压,可以减少高血压对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损害,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如果等到病情严重时再服药,可能已经造成了不可逆转的损害。
3.血压降得越快越好
有些患者希望血压能够尽快降到正常范围,甚至要求医生加大药量或联合使用多种降压药。其实,血压下降过快可能会导致头晕、乏力等不适症状,甚至引起心、脑、肾等重要脏器供血不足。对于大多数高血压患者来说,血压控制在目标范围内即可,一般不需要快速降压。
4.只关注药物治疗
高血压的治疗不仅需要药物治疗,还需要改善生活方式。比如,低盐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保持心理平衡等。如果只关注药物治疗,而不注意改善生活方式,血压很难控制稳定。
5.迷信保健品和偏方
有些患者认为,降压药有副作用,而保健品和偏方没有副作用,因此选择服用保健品和偏方。其实,目前并没有任何一种保健品或偏方被证实对高血压有确切的疗效。而且,一些保健品和偏方可能会与降压药发生相互作用,影响降压效果,甚至加重病情。
高血压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包括血压水平、靶器官损害情况、并发症情况、患者的年龄、合并的其他疾病等。患者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并坚持长期治疗。同时,患者还应该注意改善生活方式,定期监测血压,避免血压波动过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