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用药治疗有钠通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动作电位延长药物、钙内流阻滞剂、抗栓药物等。
1.钠通道阻滞剂
通过阻滞钠通道,影响心肌细胞的电活动,从而调整心律。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头痛、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等。患者应注意宜饭后服用,学会自测脉搏,服药期间避免驾驶或高空操作。
2.β受体阻滞剂
可减慢心率,降低血压,减低心肌收缩力和耗氧量,缓解心绞痛的发作。不良反应有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乏力、胃肠道不适及停药综合征等。注意不要突然停药,以免发生反跳现象。
3.动作电位延长药物
延长心肌细胞的复极过程,从而调整心律。不良反应包括转氨酶升高、角膜色素沉着、心动过缓等,严重的不良反应是肺纤维化。患者需定期复查肝功能及甲状腺功能,按医嘱服药,逐渐减量。
4.钙内流阻滞剂
通过阻滞钙离子进入心肌细胞,影响心肌细胞的电活动,从而调整心律。不良反应有低血压、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心力衰竭等。患者应学会自测脉搏,服药初期尽量避免驾驶或高空操作。
5.抗栓药物
溶解血栓,预防血栓形成,保证心脏血液流通,从而改善心律失常。使用抗栓药物时需密切关注患者的凝血功能,避免出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综上所述,药物治疗是心律失常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但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选择,并严格遵循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