疹子的症状与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发疹性病毒感染、感染性出疹、药物疹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皮疹四类,治疗方法因病因而异。
1、发疹性病毒感染
常见于婴幼儿,高热3-5天后,体温突然下降,同时或稍后出现玫瑰色斑丘疹,皮疹通常先发生于面颈部及躯干,然后迅速蔓延至四肢近端,手掌和足底较少,部分病例可出现口腔黏膜疹。治疗方法主要采取对症治疗,高热时予以退热剂,咳嗽时予以止咳药等。
2、感染性出疹
可由病毒、细菌、真菌、螺旋体及寄生虫等感染所引起,其临床表现各异,但基本损害为发疹,可有斑疹、丘疹、斑丘疹、疱疹、脓疱疹等。治疗方法根据不同病原体感染,选择相应的药物治疗,如抗病毒药物、抗生素等。
3、药物疹
一般在用药后7-10天内出现,表现为麻疹样或猩红热样皮疹,严重者可出现剥脱性皮炎。治疗方法立即停用可疑致敏药物,多饮水或静脉输液促进体内药物排泄。轻型药疹可口服抗组胺药、维生素C等,重型药疹需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治疗。
4、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皮疹
系统性红斑狼疮可出现面颊部对称性的蝶形红斑,盘状红斑狼疮可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的红斑,其上覆有鳞屑,亚急性皮肤狼疮可出现丘疹鳞屑性皮疹等。主要是治疗原发病,如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
同时,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儿童、老年人等,在使用药物时应更加谨慎,避免使用对胎儿或儿童有影响的药物。如果出现疹子或其他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明确诊断并进行相应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