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如果比正常值略低的原因包括感染、物理化学因素损伤、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功能亢进、自身免疫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等。
1、感染
常见于革兰氏阴性菌感染,如伤寒或副伤寒杆菌感染时可见白细胞与中性粒细胞数量均有异常减少。某些病毒感染性疾病如流感、水痘,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也可以引起白细胞降低,从而使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降低。部分原虫感染,如疟疾也可造成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处于偏低状态。
2、物理、化学因素损伤
物理射线如X线或放射性核素等,以及部分化学物质和化学药物,抗肿瘤药及抗糖尿病药物等,产生骨髓抑制,对造血干细胞产生影响,也会导致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发生降低。
3、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功能亢进
不同原因引起的脾大及脾功能亢进也可能导致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较低,如各种病因导致的肝硬化或门脉高压等。
4、自身免疫性疾病
部分自身免疫性疾病也可导致产生自身抗体从而使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降低,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5、血液系统疾病
部分血液系统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淋巴瘤、嗜血细胞综合征等,可以导致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降低,同时可常伴有血小板及红细胞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