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子下腹部隐隐作痛可能和腹部受凉、便秘、结肠炎等因素有关,女性还需要考虑痛经、盆腔炎等因素。明确病因后建议积极治疗,临床治疗措施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
1.腹部受凉
腹部受凉时,寒冷刺激会导致腹部肌肉收缩、血管痉挛,进而影响肠道的正常蠕动和血液循环,引起下腹部隐痛。
建议加强腹部保暖,如使用热水袋、暖宝宝等热敷腹部。如果疼痛较为剧烈,可以遵医嘱使用布洛芬、阿托品、山莨菪碱等药物,起到止痛的作用。
2.便秘
便秘时,粪便在肠道内滞留时间过长,容易造成肠道压力增加,刺激肠道黏膜,从而产生下腹部隐痛。
建议调整饮食,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如菠菜、玉米、黄瓜等,同时适当进行散步、跑步等运动,能够促进肠道蠕动。顺时针方向轻轻按摩腹部,也能够加快肠道蠕动的速度,帮助排便。如果便秘问题较为严重,可以遵医嘱使用乳果糖、开塞露、聚乙二醇等药物软化粪便,促进排便。
3.结肠炎
结肠炎是结肠黏膜的炎症性病变,可由感染、自身免疫、药物等多种因素引起。在炎症作用下,结肠黏膜充血、水肿,甚至糜烂、溃疡,从而会导致下腹部疼痛。
这种情况下需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同时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此外,遵医嘱使用地塞米松、泼尼松、柳氮磺吡啶等药物,能够抑制炎症反应,控制病情发展。同时,微波治疗、短波治疗等物理治疗也可促进炎症吸收,缓解疼痛。
4.痛经
痛经是女性在经期前后或经期中出现的下腹部疼痛,通常与子宫收缩、子宫内膜脱落等因素有关。
建议适当休息,对腹部进行热敷,使用暖宝宝10-15分钟,能够促进血液循环,缓解子宫收缩引起的疼痛。如果疼痛较为严重,可以遵医嘱使用布洛芬、塞来昔布、对乙酰氨基酚等药物减轻疼痛。
5.盆腔炎
盆腔炎是女性盆腔内生殖器官及其周围组织的炎症,通常由细菌感染引起,在炎症作用下,盆腔内组织会充血、水肿,产生下腹部疼痛,并伴有阴道分泌物增多、发热等症状。
建议保持外阴清洁,同时在恢复期,需要避免性生活,防止交叉感染。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头孢氨苄、阿莫西林、头孢克肟等药物,能够起到抗菌、消炎的作用。除此之外,如果盆腔炎形成脓肿,需要采取切开引流术,将病灶切除,防止影响生育。
发现自己有持续的腹部隐痛症状,切勿自行盲目用药,应及时就医,通过血常规检查、B超检查等,明确具体原因后再针对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