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过敏的关键是避免接触过敏原,药物治疗需遵医嘱,常用药物有抗组胺药、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等。
1.抗组胺药
抗组胺药是治疗过敏最常用的药物之一,可减轻过敏症状,如瘙痒、流涕、打喷嚏等。根据作用时间的长短,可分为第一代和第二代抗组胺药。第一代抗组胺药如苯海拉明、氯苯那敏等,具有嗜睡等副作用,适合睡前服用。第二代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嗜睡作用较小,可在白天服用。
2.白三烯受体拮抗剂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如孟鲁司特钠等,可减轻过敏反应引起的气道炎症和支气管收缩,适用于哮喘和过敏性鼻炎等疾病。
3.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地塞米松等,具有抗炎作用,可用于治疗严重的过敏反应,如过敏性休克、喉头水肿等。
4.免疫抑制剂
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他克莫司等,可用于治疗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
需要注意的是,抗过敏药物的使用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并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同时,避免接触过敏原是治疗过敏的关键,如花粉过敏者在花粉季节应避免外出,食物过敏者应避免食用过敏食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