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全程为心力衰竭。心力衰竭的原因主要有心脏疾病、心肌毒性损害、心脏负荷过重、心脏瓣膜疾病等,治疗方法有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心理治疗等。
一.原因
1.心脏疾病心力衰竭常见的原因是心脏疾病,包括但不限于缺血性心脏病、扩张性心肌病、肥厚性心肌病等,这些疾病可导致心功能逐渐下降,最终引发心力衰竭。
2.心肌毒性损害酗酒、药物滥用及重金属中毒等,可直接损害心肌,导致心力衰竭。
3.心脏负荷过重心脏长时间承受过重的负荷也是心力衰竭的重要诱因,如长时间高血压、心脏瓣膜病变等疾病可导致血液回流受阻,致使心脏压力增大,时间长可能会诱发心力衰竭。
4.心脏瓣膜疾病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会使得心脏在泵血过程中需要克服额外的阻力或回流,最终可能引发心力衰竭。
除了上述原因,一些外部因素也可能诱发心衰,如感染、心律失常、过度劳累、情绪紧张、用力排便、环境与气候突变等。
二.治疗方法
1.一般治疗患者应保持饮食清淡,控制液体摄入量,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如肥肉、炸鸡等,避免剧烈活动,保持心情愉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缺氧严重的患者,可给予氧疗以改善氧供。
2.药物治疗建议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地高辛、呋塞米、硝酸甘油、美托洛尔等药物治疗,具有增强心肌收缩力、减轻心脏前负荷、扩张血管、抑制心脏交感过度激活等作用。
3.手术治疗对于冠心病患者,可采取心脏支架植入术来增加心肌供血。对于心动过缓或传导阻滞的患者,可植入心脏起搏器以维持正常心率。对于终末期心衰患者,可考虑心脏移植以延长生命。
4.心理治疗对于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的患者,进行心理治疗,有利于改善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