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人的血糖一般在空腹时为3.9~6.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小于7.8mmol/L。
正常的血糖水平能保证身体各个器官和组织获得足够的能量,维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如果血糖过高或过低,都会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如低血糖可能导致头晕、乏力、心慌甚至昏迷,高血糖长期存在则可能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
摄入过多的高糖、高脂肪食物会导致血糖快速上升。而合理的饮食结构,包括适量摄入碳水化合物、增加蔬菜和优质蛋白质的比例,有助于维持血糖的平稳。同时,规律的进食时间和量也对血糖控制有重要意义。
适当的运动可以提高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促进血糖的利用和消耗,从而帮助降低血糖。尤其是对于餐后血糖的控制效果较为明显。长期坚持规律运动,对于预防血糖异常的发生有很大帮助。
通过监测可以早期发现血糖的变化趋势,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和干预,预防血糖问题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