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股沟斜疝是小儿外科常见疾病之一。
1.发病原因
主要是由于先天性腹膜鞘状突未闭。在胎儿发育过程中,腹膜鞘状突会逐渐闭合,如果未能完全闭合,就为腹股沟斜疝的发生创造了条件。当小儿哭闹、咳嗽、排便等使腹压增加时,腹腔内容物就可能通过未闭的鞘状突突出形成疝。
2.症状表现
腹股沟或阴囊处可出现可复性肿块。在孩子哭闹、站立或活动时肿块突出明显,安静或平卧时肿块可自行回纳或用手推送回纳。如果发生嵌顿,肿块不能回纳,可伴有疼痛、呕吐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肠管缺血坏死等并发症。
3.诊断方法
通常通过详细的体格检查即可明确诊断。医生会仔细检查腹股沟区和阴囊,观察肿块的大小、形状、质地、能否回纳等情况。必要时可结合超声等检查辅助诊断。
4.治疗方式
一岁以内的小儿有自愈的可能,可先进行观察。但如果疝块反复突出、发生嵌顿或孩子年龄超过一岁仍未自愈,则应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主要方法,目前多采用腹腔镜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复发率低等优点。
5.术后护理
术后要注意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孩子剧烈哭闹和剧烈运动,按照医嘱定期复查。同时,要注意观察孩子的恢复情况,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总之,小儿腹股沟斜疝需要引起家长和医生的重视。及时发现、正确诊断和合理治疗对于患儿的健康至关重要。家长应密切观察孩子的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就医,医生则应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