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组复杂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乏力和液体潴留等,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心脏移植等,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个体化选择,同时保持良好生活习惯。
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原因导致的心脏结构和/或功能异常,使心室收缩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从而引起的一组复杂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乏力和液体潴留等。根据心衰症状的轻重,可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具体分析:
1.一般治疗:
休息:控制体力活动,避免精神刺激,以降低心脏负荷。
饮食:限钠摄入,对有明显液体潴留者,需严格限制钠摄入<2g/d;对严重低钠血症(血钠<130mmol/L)者,应补充钠盐。
2.药物治疗:
利尿剂:可消除水肿,降低前负荷,缓解症状。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剂: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等,可改善心脏重构,降低死亡率。
β受体阻滞剂:可抑制交感神经活性,减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心功能。
正性肌力药:适用于中、重度心衰,对症状改善有益,但不能降低死亡率。
3.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适用于有症状的窦性心律且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35%,QRS时限≥120ms,左束支传导阻滞,预计心室起搏比例≥40%的患者。
通过双心室起搏,改善房室、室间和室内的同步性,从而改善心功能。
4.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
适用于曾发生心脏骤停、有自发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左心室射血分数≤35%且预期生存时间≥1年的患者。
可有效预防心脏性猝死,降低死亡率。
5.心脏移植:
是治疗终末期心衰的有效方法,但由于供体有限,手术难度大,限制了其广泛应用。
需要注意的是,心衰的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选择,药物治疗应遵循医嘱,不可自行增减剂量或停药。同时,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低盐饮食、适量运动、避免劳累和情绪激动等,以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