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瘫是一种常见的新生儿神经系统疾病,可分为痉挛型、不随意运动型、共济失调型、肌张力低下型及混合型脑瘫;治疗方法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一.类型
1.痉挛型脑瘫痉挛型脑瘫约占脑瘫患儿的60%~70%,主要因未成熟儿、窒息、重症黄疸引起。患儿表现为肌肉痉挛、僵硬,运动发育迟缓,严重者可出现痉挛步态。
2.不随意运动型脑瘫不随意运动型脑瘫约占脑瘫患儿的20%,主要因早产、低出生体重、核黄疸等引起。患儿表现为难以控制的不自主运动,如舞蹈样动作、手足徐动等,常伴有智力障碍。
3.共济失调型脑瘫共济失调型脑瘫约占脑瘫患儿的10%,主要因小脑发育不良、先天性脑积水等引起。患儿表现为平衡功能障碍、共济失调,常伴有语言障碍。
4.肌张力低下型脑瘫肌张力低下型脑瘫较少见,主要因脑损伤或先天性肌肉发育不良引起。患儿表现为肌肉无力、松软,关节活动范围增大,常伴有智力障碍。
5.混合型脑瘫混合型脑瘫是同时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的脑瘫表现。
二.治疗方法
1.物理治疗可以通过运动训练、按摩、针灸等方法,帮助患儿恢复肌肉力量和运动功能。
2.作业治疗通过日常生活技能训练、职业训练等方法,帮助患儿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就业能力。
3.言语治疗通过语言训练、吞咽训练等方法,帮助患儿改善语言功能。
4.药物治疗通过使用营养神经药物、肌肉松弛剂等方法,缓解肌肉痉挛,改善运动功能,常用的药物有甲钴胺、乙哌立松等,但药物需遵医嘱进行使用。
5.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脑瘫患儿,如痉挛型脑瘫,可通过手术治疗缓解肌肉痉挛,改善运动功能。
需要注意的是,脑瘫的治疗需要综合多种方法,治疗效果因人而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