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以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为特征的病症,是新生儿中最常见的临床问题。以下是造成新生儿黄疸的一些原因:
1.胆红素生成过多
(1)红细胞破坏增加:胎儿在宫内处于低氧环境,红细胞代偿性增多,出生后血氧含量增加,过多的红细胞被迅速破坏,产生大量胆红素。
(2)同族免疫性溶血:母子血型不合,母亲的血型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液循环,与胎儿红细胞发生免疫反应,导致红细胞破坏。
(3)红细胞酶缺陷:某些红细胞酶的缺陷或活性降低,导致胆红素生成增加。
(4)其他:感染、药物、低血糖、低体温等也可增加胆红素的生成。
2.胆红素排泄减少
(1)肝细胞摄取和结合胆红素的能力差:新生儿肝细胞内Y、Z蛋白含量少,使胆红素摄取不足,结合胆红素功能也差。
(2)胆红素排泄结合胆红素的功能差:由于肝内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含量低,活性不足,形成结合胆红素减少,导致胆红素排泄减少。
(3)先天性非溶血性胆红素脑病: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由于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和排泄缺陷所致。
3.胆红素肠肝循环增加
(1)肠道菌群尚未建立:新生儿肠道内缺乏细菌,不能将胆红素还原为粪胆原和尿胆原,使胆红素生成增加。
(2)胎粪排泄延迟:胎粪中含有胆红素,胎粪排出延迟会使胆红素吸收增加。
(3)母乳喂养:母乳中含有较多的β-葡萄糖醛酸苷酶,可分解胆红素-葡萄糖醛酸酯,使胆红素生成增加。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需求,建议及时就医,以获得更好的医疗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