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的常见临床类型包括原发性肺结核、血行播散性肺结核、继发性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及其他肺外结核,其症状不具特异性,易被忽视或误诊,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治疗不及时可能会传染他人,早发现、早治疗大多可治愈。
原发性肺结核:多发生于儿童,少数可出现全身症状,如低热、盗汗、乏力、食欲减退等。肺部X线检查可发现肺部原发病灶和肿大的肺门淋巴结。
血行播散性肺结核:急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起病急,全身中毒症状明显,常有寒战、高热、咳嗽、咳血等症状。亚急性或慢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症状较轻,可有咳嗽、咳痰、咯血等症状。胸部X线或CT检查可发现肺部粟粒状或结节状阴影。
继发性肺结核:成年人多见,病程长,易反复。症状多样,可有咳嗽、咳痰、咯血、低热、盗汗、乏力等症状。胸部X线或CT检查可发现肺部病变,常为双侧、多发性肺结核。
结核性胸膜炎:可分为干性和湿性两种。干性胸膜炎主要表现为患侧胸痛,深呼吸或咳嗽时加重。湿性胸膜炎可有胸腔积液,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胸部X线或超声检查可发现胸腔积液。
其他肺外结核:如结核性脑膜炎、肾结核、肠结核等,可出现相应部位的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肺结核的症状不具有特异性,容易被忽视或误诊。如果出现咳嗽、咳痰、咯血等症状,尤其是长期接触肺结核患者或有肺结核病史者,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胸部X线、CT、结核菌素试验等,以明确诊断。一旦确诊为肺结核,应及时进行规范的抗结核治疗,遵循早期、适量、联合、规律、全程的治疗原则,大多数患者可以治愈。同时,患者要注意休息,加强营养,避免劳累和感染,定期复查,以确保治疗效果。
此外,肺结核是一种传染性疾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患者应注意隔离,避免传染给他人。家属和密切接触者也应进行相关检查,以便早发现、早治疗。同时,要加强对肺结核的预防,如接种卡介苗、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与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等。
总之,肺结核是一种可防可治的疾病,只要及时发现、规范治疗,大多数患者可以治愈。同时,要加强对肺结核的认识,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共同控制肺结核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