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成块的患者需要根据病因进行治疗,比如便秘、肠易激综合征、肠息肉等,详情如下:
1、便秘
如果患者因为平时饮水量较少、不爱运动以及胃肠道蠕动速度慢等原因造成便秘,由于大便长时间积聚在肠道内,逐渐变干燥并且结块,容易排出块状的大便。
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开塞露、聚卡波非钙片、聚乙二醇4000散等药物进行治疗,软化大便以及增加大便体积,促使大便排出。日常生活中适当进食高膳食纤维食物,如韭菜、胡萝卜、苹果等,有助于加快肠道蠕动速度,缓解或预防便秘。患者经过系统治疗一般可以改善症状,预后良好。但是如果持续不给予治疗,频繁便秘,可能会引起痔疮、肛裂等疾病。
2、肠易激综合征
患者因为内脏敏感性较高、中枢神经系统异常等原因出现肠易激综合征后,容易使胃肠道功能紊乱,导致排便习惯改变,由于排便次数减少,使大便长时间积聚在肠道内逐渐变干硬,可在排便时呈块状。
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开塞露、双歧杆菌、莫沙必利等药物进行治疗,从而软化大便,促进胃肠道蠕动,调理肠道内环境,改善临床症状。同时需要保持良好饮食习惯,适当运动。此病病程较长,容易反复发作,但是通常预后良好,不必过于担忧。
3、肠息肉
慢性炎症刺激、遗传等原因会引起肠息肉,由于肠黏膜向肠腔内凸起,可对大便产生影响。息肉数量较多时,可导致大便呈块状。
肠息肉的患者需要就医进行手术治疗,通过息肉切除术恢复肠腔正常形态,改善大便成块的问题。若肠息肉患者没有就医治疗,可导致息肉进一步增大甚至恶变,因此确诊后应该及时干预。
除上述原因外,患者大便成块还可能是结肠腺瘤、直肠癌、结肠癌等疾病所致。建议及时采取针对性治疗,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