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狗咬后是否需要打针取决于暴露风险,可参考狂犬病暴露风险评估标准,正确处理伤口,并按时接种狂犬病疫苗。
1.狂犬病暴露风险评估
一级暴露:被动物舔舐、完好的皮肤被接触,通常不需要打针。
二级暴露:裸露的皮肤被轻咬,或者无出血的轻微抓伤、擦伤,需要接种狂犬病疫苗。
三级暴露:单处或多处贯穿性皮肤咬伤或抓伤,或者破损皮肤被舔舐,或者开放性伤口、黏膜被污染,需要立即处理伤口,并接种狂犬病疫苗和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2.狂犬病疫苗接种
接种程序:一般咬伤者于0、3、7、14、28天各注射狂犬病疫苗1个剂量。狂犬病疫苗接种应当按时完成全程免疫,按照程序正确接种对机体产生抗狂犬病的免疫力非常关键。
特殊人群:如果伤者有基础性疾病,如免疫功能低下、贫血、白血病或正在使用免疫抑制剂等,可能需要接种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孕妇也可以接种狂犬病疫苗。
3.伤口处理
立即用肥皂水和清水交替冲洗伤口至少15分钟。
冲洗后用2%-3%碘酒或75%酒精涂擦伤口。
如果伤口较深,需要清创处理,并尽量避免缝合。
4.注意事项
狂犬病是一种可预防但无法治愈的疾病,因此及时处理伤口和接种疫苗非常重要。
接种疫苗后可能会出现局部疼痛、红肿、乏力等不良反应,通常会自行缓解。
如果咬人的动物在10天内没有死亡,或者经过观察,动物为健康的,那么可以停止后续的疫苗接种。
被狗咬后,应尽快就医,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狂犬病暴露风险评估,并给予相应的处理和建议。同时,要注意伤口的护理,避免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