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完预防针发烧39℃可能与疫苗不良反应、免疫力下降、着凉、病毒感染、过敏等原因有关,需要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1、疫苗不良反应
疫苗对于人体来说是一种异物,接种后身体免疫系统会做出应答,可能导致发热。可先采取物理降温,用湿毛巾给宝宝敷额头、擦拭腋窝、腹股沟等大动脉处。若体温持续不降,可遵医嘱服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滴剂等药物。
2、免疫力下降
接种预防针后,部分人身体抵抗力暂时下降,若接触到病菌,容易引发感染导致发热。若有感染迹象,需就医明确病原体,细菌感染可遵医嘱用抗生素类药物,如阿莫西林、头孢克肟等。
3、着凉
打完预防针后,身体较为虚弱,如果未做好保暖措施,容易着凉,导致病原体感染,出现发热症状。应注意保暖,避免长时间处于冷空气中。出现发热症状时,同样需要先进行物理降温,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解热镇痛类药物。
4、病毒感染
病毒感染后,病毒作为外源性致热源,进入血液后可侵袭体温调节中枢,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体温升高。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病毒药物,杀灭病毒,如阿昔洛韦、利巴韦林等。
5、过敏
少数人对预防针中的某些成分过敏,出现发热等过敏反应。建议遵医嘱口服抗过敏药物,如氯雷他定糖浆、盐酸西替利嗪片等,并进行退热治疗。
如果打完预防针后出现高烧症状,且持续不退或伴有其他严重不适症状,应立即就医,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