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乳腺炎是哺乳期妇女的常见疾病,病因包括乳汁淤积、细菌入侵等,表现为乳房红肿、疼痛等,可通过保持乳头清洁、养成良好哺乳习惯等预防,治疗方法包括使用抗生素、切开引流等。
1.乳汁淤积
乳汁是细菌生长的良好培养基,淤积的乳汁有利于入侵细菌的生长繁殖。
2.细菌入侵
乳头破损或皲裂,使细菌沿淋巴管入侵是感染的主要途径。婴儿口含乳头睡觉或婴儿患有口腔炎吸乳时,细菌可直接侵入乳腺管,上行至腺小叶而发生感染。
3.其他
乳头内陷时婴儿吸乳困难,易导致乳头周围破损,也容易发生感染。另外,不注意乳房卫生、婴儿口腔卫生,或患有其他感染性疾病等,均可导致急性乳腺炎的发生。
急性乳腺炎起病急,初起乳房肿胀、疼痛,皮肤微红或不红,继之局部硬结渐渐增大,疼痛加剧,伴畏寒发热。在脓肿形成阶段,可触及肿块,有明显的压痛及波动感。脓肿形成后,乳房肿块不消或逐渐增大,局部疼痛加剧,呈搏动性,患者可有寒战、高热、脉搏加快等表现。脓肿可穿破皮肤,形成多个瘘管,或乳汁自创口处溢出,以致创口经久不愈。
对于哺乳期妇女,应保持乳头清洁,经常用温水清洗乳头;避免乳头损伤,如有乳头内陷,应及时纠正;养成良好的哺乳习惯,定时哺乳,每次应将乳汁吸空,如有淤积,可按摩或用吸奶器吸出;注意婴儿口腔卫生,及时治疗婴儿口腔炎症。此外,还应注意保持乳房清洁,避免感染。
如果哺乳期妇女出现乳房红肿、疼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早期应用抗生素治疗,可获得良好的效果。如果已经形成脓肿,应及时切开引流,以促进炎症的消退。
总之,急性乳腺炎是哺乳期妇女的常见疾病,通过积极的预防和治疗,可以有效地控制病情,避免发生严重的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