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肺血吸虫病胸部CT改变主要包括虫卵沉积引起的双肺多发粟粒状结节影、隧道征与干线样征、肺气肿和肺大疱、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以及胸膜改变等。
慢性肺血吸虫病多有疫水接触史,主要由血吸虫的童虫、成虫、虫卵引起肺部病变。其胸部CT改变具有特征性,以下是关于慢性肺血吸虫病胸部CT改变的相关内容:
1.虫卵沉积:虫卵沉着于支气管和血管周围,引起肺部炎症反应和肉芽肿形成。CT上可表现为双肺多发、散在分布的粟粒状结节影,边缘模糊,直径约2-5mm。
2.隧道征与干线样征:虫卵在细支气管周围沉积,可导致细支气管扩张和黏液栓塞,形成所谓的“隧道征”。此外,虫卵沉着还可引起小血管炎和血栓形成,导致肺内干线样征。
3.肺气肿和肺大疱:慢性炎症和反复的小气道阻塞可导致肺气肿和肺大疱形成。CT上可显示双肺弥漫性分布的薄壁透亮区。
4.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由于虫卵沉积和炎症反应,常可伴有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
5.胸膜改变:慢性期可出现胸腔积液、胸膜增厚等改变。
需要注意的是,胸部CT检查对慢性肺血吸虫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但确诊仍需结合临床症状、流行病学史、实验室检查等综合判断。对于有疫水接触史或疑似慢性肺血吸虫病的患者,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和诊断。
此外,对于特殊人群,如免疫功能低下者、孕妇等,诊断和治疗需要更加谨慎。在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前,应告知医生详细的病史和情况,以便医生根据个体情况制定合适的诊疗方案。
总之,慢性肺血吸虫病的胸部CT改变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但确诊仍需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对于有相关症状的患者,应及时就医,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