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窦炎是一种常见的上呼吸道疾病,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其症状和表现较为多样化,主要有鼻塞、流涕、嗅觉下降、头痛等,还可能伴有慢性咽炎症状。其病因包括全身因素、局部因素、邻近器官感染、创伤、医源性因素等。鼻窦炎的诊断主要依靠详细询问病史、前鼻镜检查、鼻内镜检查、CT或MRI检查、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等。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中医治疗等。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避免过度疲劳和着凉、避免接触过敏原、戒烟限酒、保持鼻腔清洁等。
鼻窦炎是一种常见的上呼吸道疾病,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其症状和表现较为多样化,以下是关于鼻窦炎的一些常见问题解答:
1.鼻窦炎有哪些症状?
鼻塞、流涕:鼻涕多为脓性或黏脓性,黄色或黄绿色,量多少不定。
嗅觉下降:多为两种原因所致,一为鼻黏膜肿胀、鼻塞,气流不能进入嗅觉区域;二为嗅区黏膜受慢性炎症长期刺激,嗅觉功能减退或消失。
头痛:慢性化脓性鼻窦炎一般地明显局部疼痛或头痛。如有头痛,常表现为钝痛或头部沉重感,白天重,夜间轻。前组鼻窦炎多表现前额部和鼻根部胀痛或闷痛,后组鼻窦炎的头痛在头顶部、颞部或后枕部。患牙源性上颌窦炎时,常伴有同侧上列牙痛。
其他:由于脓涕流入咽部和长期用口呼吸,常伴有慢性咽炎症状,如痰多、异物感或咽干痛等。若影响咽鼓管,也可有耳鸣、耳聋等症状。
2.鼻窦炎的病因有哪些?
全身因素:过度疲劳、受寒受湿、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等引起全身抵抗力下降。生活与工作环境不洁等是诱发本病的常见病因。
局部因素:主要是急性鼻炎未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彻底,或慢性鼻炎鼻中隔偏曲等影响鼻腔通气引流,致使鼻窦黏膜发生炎症。
邻近器官感染:如扁桃体炎或腺样体肥大、上颌第二双尖牙及第一、第二磨牙根部的感染,拔牙时损伤上颌窦壁或龋齿残根坠入上颌窦内等也可导致鼻窦炎。
创伤:因鼻窦外伤或异物存留而引起。
医源性因素:鼻腔内填塞物时间过久、鼻内手术损伤过深等均可引起鼻窦炎。
3.如何诊断鼻窦炎?
详细询问病史:对鼻窦炎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了解患者的症状、发病时间、诱因、既往病史等,有助于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
前鼻镜检查:观察鼻腔黏膜是否充血、肿胀,鼻甲是否肥大,鼻腔内有无分泌物潴留等。
鼻内镜检查:可清晰地观察鼻腔和鼻窦的黏膜情况,发现是否存在炎症、息肉、肿瘤等病变。
CT或MRI检查:有助于了解鼻窦的病变范围和程度,对于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对于明确病因和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4.鼻窦炎如何治疗?
一般治疗:注意休息,多饮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药物治疗:包括抗生素、黏液促排剂、鼻用糖皮质激素等。具体药物的使用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手术治疗: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存在严重结构异常的患者,可能需要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鼻窦开放术、鼻内镜手术等。
中医治疗:中医中药在鼻窦炎的治疗中也有一定的作用,如中药口服、中药滴鼻等。
5.鼻窦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什么?
避免过度疲劳和着凉,保持充足的睡眠和适当的运动。
避免接触过敏原,如花粉、尘螨等。
戒烟限酒,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保持鼻腔清洁,可使用盐水冲洗鼻腔。
按照医生的建议使用药物,定期复诊。
总之,鼻窦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患者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同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预防和保健,有助于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