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膜性肠炎是主要发生于结肠的急性黏膜坏死性炎症,与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感染和使用抗生素有关,临床表现轻重不一,治疗关键是停用可疑抗生素,采取支持、止泻、抗生素治疗等措施。
假膜性肠炎是主要发生于结肠的急性黏膜坏死性炎症,并覆有伪膜。本病常见于应用抗生素后,故为医源性并发症。其病因主要与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感染和使用抗生素有关。
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是一种厌氧菌,定植于人的肠道中,正常情况下与宿主共生,不会引起疾病。当使用抗生素后,肠道中的有益菌被抑制,难辨梭状芽孢杆菌趁机大量繁殖,产生毒素,导致肠道黏膜坏死、脱落,形成伪膜。
除了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感染,使用抗生素也是假膜性肠炎的重要原因。抗生素会破坏肠道菌群的平衡,导致肠道内有益菌减少,有害菌增多,从而引发肠道炎症。
此外,其他因素如免疫功能低下、肠道疾病、高龄等也可能增加假膜性肠炎的发生风险。
假膜性肠炎的临床表现轻重不一,轻者仅表现为腹泻,重者可出现发热、腹痛、恶心、呕吐、脓血便等症状。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结肠镜检查和细菌培养。
治疗假膜性肠炎的关键是停用可疑的抗生素,同时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如支持治疗、止泻治疗、抗生素治疗等。
对于使用抗生素的患者,尤其是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者等高危人群,应密切观察肠道症状,一旦出现腹泻等异常,应及时就医,以便早发现、早治疗。此外,还应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不洁食物,以预防假膜性肠炎的发生。
总之,假膜性肠炎是一种严重的肠道疾病,需要引起重视。了解其病因和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对于保障患者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