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经血逆流、淋巴及静脉播散、体腔上皮化生、医源性种植、免疫防御功能缺陷、遗传因素和其他因素等有关。
子宫内膜异位是指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在子宫腔被覆黏膜以外的部位出现、生长、浸润,反复出血,继而引发疼痛、不孕及结节或包块等。其具体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经血逆流:经期时,经血可通过输卵管倒流进入盆腔,种植在卵巢和盆腔腹膜,或随经血逆行进入腹腔,种植于直肠阴道膈、乙状结肠的盆腔腹膜和阴道直肠隔,或更远的部位。
2.淋巴及静脉播散:子宫内膜碎片可随经血逆流经输卵管进入盆腔,极少数可通过淋巴系统或静脉播散到身体其他部位。
3.体腔上皮化生:盆腔腹膜的间皮细胞层在长期受到经血、慢性炎症或机械性刺激的情况下,可化生为子宫内膜腺样结构或化生为子宫内膜。
4.医源性种植:剖宫产术、人工流产术等妇科手术可将子宫内膜带至切口处和子宫直肠窝等部位,造成医源性种植。
5.免疫防御功能缺陷:患者免疫功能缺陷或下降,如巨噬细胞功能缺陷、腹腔液中SOD活性降低等,可能导致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
6.遗传因素:约10%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有家族遗传史,提示遗传因素可能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有关。
7.其他因素:患者的生活环境、饮食习惯、精神状态等因素也可能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有关。
总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目前,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辅助生殖技术等,具体治疗方法应根据患者的年龄、症状、病变部位和严重程度等因素综合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