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是一种世界性流行的传染病,主要通过母婴、血液和性接触传播。我国乙肝病毒携带者约7000万,乙肝患者约2000万~3000万例。乙肝的预防措施主要包括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其中接种乙肝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方法。
我国《慢性乙肝防治指南》指出:乙肝病毒(HBV)感染呈世界性流行,但不同地区HBV感染的流行强度差异较大。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球约2.57亿人为HBV携带者,每年约有88.7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HCC)。
我国一般人群HBV感染率为5%~6%,大约有7000万HBV携带者,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2000万~3000万例。
乙肝主要通过母婴、血液(包括皮肤和黏膜微小创伤)和性接触传播。由于对献血员实施了严格的HBsAg筛查,经输血或血液制品引起的HBV感染已较少发生;经破损的皮肤或黏膜传播主要是由于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侵入性诊疗操作、有创操作、共用剃须刀和牙刷等;性接触传播主要为乙肝病毒的性传播。
乙肝的预防措施主要包括:
管理传染源:对于乙肝患者和HBsAg携带者,应进行定期随访和监测。对于HBVDNA载量高、ALT水平高或有肝硬化证据的患者,应及时进行抗病毒治疗。对于HBsAg阳性母亲所生的新生儿,应在出生后12小时内尽早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10μg重组酵母或20μg中国仓鼠卵母细胞(CHO)乙型肝炎疫苗,在1个月和6个月时分别接种第2和第3针乙型肝炎疫苗,可显著提高阻断母婴传播的效果。
切断传播途径:严格执行医疗器械的消毒和管理,避免不必要的注射、输血和使用血液制品,进行安全的性行为,使用安全套等。
保护易感人群: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HBV感染最有效的方法。乙肝疫苗的接种对象主要是新生儿,其次为婴幼儿和高危人群(如医务人员、经常接触血液的人员、HBsAg阳性者的家庭成员、易发生外伤者等)。全程接种乙肝疫苗后,约有90%的人可产生乙肝表面抗体(抗-HBs),可有效地预防HBV感染。
总之,乙肝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我们应该加强对乙肝的预防和治疗,减少乙肝的传播和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