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源性钙化囊肿常见于青壮年,下颌第三磨牙区及下颌支部好发,初期无自觉症状,继续生长可导致面部畸形、牙齿松动等,X线检查有助于诊断,治疗方法为手术刮治或切除术,预后较好,但有复发可能。
牙源性钙化囊肿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牙源性良性肿瘤样病变,以下是关于牙源性钙化囊肿的一些信息:
1.临床表现:
牙源性钙化囊肿多见于青壮年,好发于下颌第三磨牙区及下颌支部。
初期无自觉症状,若继续生长,骨质逐渐向周围膨胀,则形成面部畸形。
若侵及牙槽突时,可使牙齿松动、移位或脱落。
囊肿可破坏颌骨,发生病理性骨折。
2.诊断:
X线检查:病变区可有大小不等的透射区,边界清楚,周围有白色骨质线环绕。
病理检查:肿瘤由多边形上皮细胞组成,核深染,核分裂少见。间质内含有数量不等的钙盐沉着。
3.治疗:
手术治疗:刮治术或切除术。
放疗:对手术不彻底或复发者,可考虑放疗。
4.预后:
牙源性钙化囊肿的预后较好,术后不易复发。
但如果治疗不彻底,可能会导致病变复发或恶变。
总之,牙源性钙化囊肿是一种良性肿瘤样病变,但如果不及时治疗,也可能会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如果发现有类似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早发现、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