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的症状包括头痛、呕吐、意识障碍、运动和语言障碍、眼部症状等。高血压患者、脑血管畸形者、长期吸烟饮酒者、情绪激动者、过度劳累者、糖尿病和高脂血症患者等容易发生脑出血。脑出血的治疗方法包括内科治疗和手术治疗。脑出血的预防措施包括控制血压、治疗原发病、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定期体检等。脑出血后可以进行语言康复训练、运动康复训练和日常生活能力训练等康复训练。脑出血的后遗症包括偏瘫、失语、认知障碍、情绪障碍等。
脑出血,也叫脑溢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急性期病死率为30%至40%。以下是关于脑出血的一些常见问题解答。
1.脑出血有哪些症状?
头痛:是脑出血的首发症状,常常位于出血一侧的头部;当颅内压力增高时,疼痛可发展到整个头部。
呕吐:呕吐多为喷射状,与进食无关。
意识障碍:表现为嗜睡、昏迷等。
运动和语言障碍:如偏瘫、失语等。
眼部症状:如瞳孔不等大、偏盲等。
2.哪些人容易发生脑出血?
高血压患者:长期高血压会使脑内小动脉硬化,弹性降低,容易破裂出血。
脑血管畸形者:如脑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等,容易发生破裂出血。
长期吸烟、饮酒者:可加速脑动脉硬化,增加脑出血的风险。
情绪激动者:大怒、大喜、大悲等情绪变化,可使血压突然升高,导致脑血管破裂出血。
过度劳累者:可使血压升高,心脏负担加重,容易诱发脑出血。
糖尿病、高脂血症患者: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增加脑出血的风险。
3.脑出血如何治疗?
内科治疗:包括脱水降颅压、调整血压、防治继续出血、减轻血肿造成的继发性损害、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等。
手术治疗:对于出血量较大、出现脑疝的患者,需要及时进行手术治疗,清除血肿,解除脑压迫。
4.脑出血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控制血压:高血压患者应按时服用降压药物,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治疗原发病:积极治疗脑血管畸形、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原发病,预防脑出血的发生。
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戒烟限酒,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心情舒畅。
定期体检:有高血压、脑血管畸形等疾病的患者,应定期进行体检,以便早发现、早治疗。
5.脑出血后如何进行康复训练?
语言康复训练:包括发音训练、复述训练、理解训练等。
运动康复训练:包括偏瘫肢体的被动运动、主动运动、平衡训练等。
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如穿衣、洗漱、进食等,帮助患者恢复生活自理能力。
6.脑出血有哪些后遗症?
偏瘫:一侧肢体活动不利,甚至完全丧失运动能力。
失语:包括运动性失语、感觉性失语、混合性失语等,表现为不能说话、说话不清楚或理解困难。
认知障碍:如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计算能力下降等。
情绪障碍:如抑郁、焦虑、易怒等。
其他:如饮水呛咳、吞咽困难、二便失禁等。
脑出血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一旦发生,应及时就医,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同时,脑出血的预防也非常重要,高血压患者、脑血管畸形者等高危人群应积极控制血压、治疗原发病,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定期体检,以预防脑出血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