癫痫是一种慢性脑部疾病,其特征是大脑神经元突发性异常放电,导致短暂的大脑功能障碍。癫痫的病因非常复杂,可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遗传因素、获得性因素、诱发因素、年龄因素、睡眠因素、内分泌因素、感觉因素、精神因素和其他因素等。
癫痫是一种慢性脑部疾病,其特征是大脑神经元突发性异常放电,导致短暂的大脑功能障碍。它是神经系统中常见的疾病之一,据中国最新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国内癫痫的总体患病率为7.0‰,年发病率为28.8/10万,1年内有发作的活动性癫痫患病率为4.6‰。那么,癫痫是如何引起的呢?
遗传因素:癫痫在特发性癫痫的近亲中,患病率为2%-6%,高于一般人口的0.5%-1%。特发性癫痫,通过谱系、双生子及脑电图研究和流行病学调查等,充分证明原发性癫痫有遗传性,有的是单基因遗传,有的是多基因遗传,但不一定都有临床发作。晚近认为外伤、感染、中毒后引发的癫痫可能也有遗传因素参与。
获得性因素:由获得性因素引起脑的结构异常或代谢异常可产生致痫灶或降低惊厥阈值。病变可以是限局性或弥漫性,静止性或进行性。这类癫痫称为症状性癫痫。在症状性癫痫中,遗传因素也可能起重要作用,在小儿时期尤其如此。
诱发因素:癫痫发作多系突然发生,无明显诱因。但也有一些发作确有诱发因素存在。这种诱发因素可能周期性出现,如发作可与内分泌因素或月经有关,另一些诱发因素则系不规则发生。诱因可以是正常生活中的自然性感觉性刺激,也可能是突然出现的刺激,或由患者自己诱导的刺激。
年龄因素:年龄对癫痫的发病率、发作类型、病因和预后均有影响。癫痫的初发年龄60%~80%在20岁以前。新生儿正常呈移动性部分性发作,6个月到5岁热性惊厥多见。儿童良性中央-颞棘波灶癫痫多在4~10岁开始,青春期后自愈。成年期多为部分性发作或继发性全身性发作。病因方面,婴儿期首次发作者多为脑器质性特别是围产前期疾病,其后至20岁以前开始发作者常为原发性者,青年至成年则颅脑外伤是一重要原因,中年期后颅脑肿瘤为多,老年者以脑血管病占首位。
睡眠因素:睡眠对癫痫的影响是显著的,二者之间的相关性可以追溯到既往的研究。癫痫发作可出现于睡眠中,更倾向于非快速眼动睡眠相,有的患者多在睡入后不久或觉醒前发作。
内分泌因素:内分泌改变对癫痫也有影响,例如全身强直-阵发挛性发作及部分性发作常在月经初潮期发病,有的在经前或经期发作加频或加剧。少数仅在经前期或经期中发作者称经期性癫痫。妊娠可使癫痫发作次数增加,症状加重,或仅在妊娠期发作。后者称妊娠癫痫。
感觉因素:某些患者对某些特定的感觉如视、听、嗅、味、前庭、躯体觉等较为敏感,当受刺激时可引起不同类型的癫痫发作,称反射性癫痫。
精神因素:精神因素也可能是癫痫的病因之一,精神因素对癫痫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因为精神因素是造成癫痫的主要病因之一,所以精神因素也会影响癫痫的治疗。
其他因素:一些其他因素也可能导致癫痫的发生,如脑血管疾病、脑外伤、脑肿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此外,环境因素、生活方式、饮食等也可能对癫痫的发生起到一定的作用。
总之,癫痫的病因非常复杂,可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于癫痫患者来说,及时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如果您或您身边的人患有癫痫,请及时就医,以便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同时,我们也应该加强对癫痫的认识和了解,消除对癫痫患者的歧视和误解,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关爱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