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均可导致行经前后或月经期出现下腹部疼痛、坠胀,伴有腰酸或其他不适,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可能与前列腺素分泌过多、子宫收缩异常、精神神经因素、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子宫肌瘤、盆腔炎等原因有关。
痛经是指行经前后或月经期出现下腹部疼痛、坠胀,伴有腰酸或其他不适,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者。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痛经指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的痛经,占痛经90%以上;继发性痛经指由盆腔器质性疾病引起的痛经。月经有血块是指月经量大,经血在子宫内停留时间长,导致血液凝结成块。以下是可能导致月经期痛经和血块的原因:
1.原发性痛经:
前列腺素分泌过多:前列腺素含量升高可导致子宫平滑肌过强收缩,血管挛缩,造成子宫缺血、乏氧状态而出现痛经。
子宫收缩异常:未排卵、子宫收缩不协调,可导致子宫平滑肌缺血,引起痛经。
精神、神经因素:部分患者对疼痛过分敏感。
其他:疼痛阈低及社会心理因素均可导致痛经。
2.继发性痛经:
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导致继发性痛经的主要原因之一,异位的子宫内膜可导致子宫收缩异常、局部炎症反应等,从而引起痛经。
子宫腺肌病:子宫肌层内存在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可导致子宫均匀性增大,出现痛经。
子宫肌瘤:较大的肌壁间肌瘤可使子宫腔增大,子宫内膜面积增加,子宫收缩不良,导致痛经。
盆腔炎:盆腔炎症可导致子宫充血、水肿,增加痛经的发生风险。
其他:子宫内膜息肉、子宫腔粘连等也可能导致痛经。
需要注意的是,痛经和血块可能是多种疾病的表现,严重时可能影响生育。如果痛经和血块症状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症状,如性交痛、月经异常等,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诊断,以确定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此外,对于青春期少女和有痛经家族史的女性,应更加关注月经健康,如有异常及时就医。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均衡饮食、适量运动等,也有助于缓解痛经和改善月经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