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是一种慢性病,由艾滋病病毒(HIV)引起,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无有效根治药物,治疗目标是降低病毒载量、重建和维持免疫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需长期治疗和管理。
艾滋病是一种慢性病。艾滋病的医学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英文缩写AIDS。是由艾滋病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病死率极高的恶性传染病。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后,破坏人体的免疫功能,使人体发生多种难以治愈的感染和肿瘤,最终导致死亡。
艾滋病病毒主要存在于艾滋病患者和HIV携带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伤口渗出液中。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包括同性、异性和双性性接触)、血液及血制品(包括共用针具静脉注射毒品、介入性医疗操作等)和母婴传播(包括产前、产中和产后)三种途径传播。
艾滋病病毒在人体内的潜伏期平均为8~9年,患艾滋病以前,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地生活和工作多年。一旦发展成艾滋病,病人就会出现各种临床表现。一般初期的症状如同普通感冒、流感样,可有全身疲劳无力、食欲减退、发热等,随着病情的加重,症状日见增多,如皮肤、黏膜出现白念球菌感染,出现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紫斑、血疱、淤血斑等;以后渐渐侵犯内脏器官,出现原因不明的持续性发热,可长达3~4个月;还可出现咳嗽、气促、呼吸困难、持续性腹泻、便血、肝脾肿大、并发恶性肿瘤等。临床症状复杂多变,但每个患者并非上述所有症状全都出现。侵犯肺部时常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咳嗽等;侵犯胃肠可引起持续性腹泻、腹痛、消瘦无力等;还可侵犯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
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仍缺乏根治HIV感染的有效药物。现阶段的治疗目标是:最大限度和持久地降低病毒载量,获得免疫功能重建和维持免疫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降低HIV相关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艾滋病的治疗强调综合治疗,包括一般治疗、抗病毒治疗、恢复或改善免疫功能的治疗及机会性感染和恶性肿瘤的治疗。
总之,艾滋病是一种慢性病,需要长期治疗和管理。艾滋病患者需要接受抗病毒治疗、定期进行体检和监测、注意个人卫生和避免感染等。同时,社会也应该对艾滋病患者给予理解和支持,消除歧视,共同营造一个和谐、健康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