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流感病毒是一种传染性疾病,可分为高致病性、低致病性和无致病性三种,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只发现H5和H7两种亚型,人感染后常表现为高热等呼吸道症状,甚至死亡,高危人群主要是从事禽类养殖、销售等的人,儿童、老年人、患有基础疾病的人感染后发生重症的可能性更高,可通过接触活禽或前往活禽市场、接触活禽或禽类分泌物后不洗手、生熟食品不分开处理和存放、室内空气不流通、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不及时接种流感疫苗等方式感染,出现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相关接触史,可通过避免接触活禽或前往活禽市场、接触活禽或禽类分泌物后洗手、生熟食品分开处理和存放、加强室内空气流通、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及时接种流感疫苗等方式预防。
禽流感病毒并非禽类自生,而是一种由甲型流感病毒的一种亚型引起的传染性疾病,被国际兽疫局定为甲类传染病。
禽流感病毒可分为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和无致病性禽流感病毒。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目前只发现H5和H7两种亚型。由于种属屏障,禽流感病毒只在偶然的情况可以感染人,既往确认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有H5N1、H9N2、H7N2、H7N3、H7N7、H5N2、H10N7,症状表现各不相同,可以表现为呼吸道症状、结膜炎、甚至死亡。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后常表现为高热等呼吸道症状,往往很快发展成肺炎,甚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全身器官衰竭,甚至死亡。
人感染禽流感的高危人群主要是从事禽类养殖、销售、宰杀、加工业者,以及在发病前1周内接触过禽类或者到过活禽市场者,儿童、老年人、患有基础疾病的人感染后发生重症的可能性更高。
如果出现发热、头痛、鼻塞、咳嗽、全身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就诊时应告诉医生发病前的禽类接触史等,以便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为了预防禽流感病毒感染,应做到以下几点:
1.避免接触活禽或前往活禽市场。
2.接触活禽或禽类分泌物后,要彻底洗手。
3.生熟食品要分开处理和存放。
4.加强室内空气流通。
5.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
6.及时接种流感疫苗。
总之,禽流感病毒并非禽类自生,而是一种对人类健康有严重威胁的病毒。了解禽流感的相关知识,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对于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非常重要。如果出现疑似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相关接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