痤疮是一种好发于青少年的毛囊皮脂腺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与皮脂分泌过多、毛囊皮脂腺导管堵塞、细菌感染和炎症反应等因素相关,临床表现以粉刺、丘疹、脓疱、结节等多形性皮损为特点,常伴有皮脂溢出。痤疮的治疗方法包括外用药物、口服药物、光疗等,同时患者还需注意日常护理。
痤疮根据严重程度可分为三度四级:
1.轻度(I级):仅有粉刺;
2.中度(II级):除粉刺外,还有炎性丘疹;
3.中度(III级):除有粉刺、炎性丘疹外,还有脓疱;
4.重度(IV级):除有粉刺、炎性丘疹、脓疱外,还有结节、囊肿或瘢痕。
不同时期的痤疮表现如下:
1.粉刺:为毛囊皮脂腺口被角质细胞堵塞,角化物和皮脂充塞其中,与外界不相通,形成闭合性粉刺,看起来为稍稍突起的白头。还有开放型粉刺(黑头),是由于毛囊皮脂腺内被角化物和皮脂堵塞,而开口处与外界相通,形成开放性粉刺,表面看起来是或大或小的黑点。
2.炎性丘疹:是痤疮最基本的损害。在毛囊皮脂腺口堵塞的情况下,形成毛囊皮脂腺内缺氧的环境,厌氧性痤疮丙酸杆菌大量繁殖,分解皮脂,产生化学趋化因子,白细胞聚集而发生炎症性丘疹,所以这类丘疹属于炎性损害。
3.脓疱:是炎性丘疹的进一步发展、加重。毛囊皮脂腺内大量中性粒细胞聚集,吞噬痤疮丙酸杆菌发生炎症反应,大量脓细胞堆积形成脓疱。这种情况愈后易形成瘢痕,主要为凹陷性瘢痕。
4.结节:在脓疱的基础上,毛囊皮脂腺内的所有内容物逐渐干燥,炎症减轻,形成油腻性豆渣样物质。当囊内压力过大时会在表面形成小孔,从该处可挤出豆渣样或干酪样物质,触摸时有波动感,这就是结节。
5.囊肿:如果结节的内容物发生细菌感染,炎症继续扩大,可形成大小不等的暗红色结节,挤压时会有波动感,这就是囊肿。
6.瘢痕:瘢痕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凹陷性瘢痕,另一种是增生性瘢痕。痤疮发作时没有得到及时适当的治疗,皮肤细胞的炎症反应造成了对皮肤组织的破坏,造成了疤痕的产生。由于痤疮的种类各式各样,症状也有轻有重,因此痤疮疤的形式也各种各样,而痤疮发作时的发炎反应越严重,皮肤组织也破坏得越厉害;发炎的部位越深,皮肤组织被破坏得也越深,将来可能留下的疤痕也就越严重。
7.聚合性痤疮:是一种重度痤疮,好发于青年男性,通常伴有严重的皮脂溢出,多有痤疮丙酸杆菌感染,可形成数量众多的结节、囊肿,窦道、瘢痕等,分布于上半身。
8.暴发性痤疮:多见于青少年,骤然发病,有发热、不适、关节痛等全身症状,多形性皮损可类似于重症多形红斑或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可累及多个系统,皮疹对称分布于颜面、颈部和上胸部,以后迅速增多,可融合成片,部分患者可出现坏疽性脓皮病,预后遗留瘢痕。
9.药物性痤疮:由某些药物引起的痤疮样皮疹,与药物的性质、剂量、使用方法等有关。
10.化妆品痤疮:由使用化妆品后引起的痤疮样皮疹,与化妆品的质量、使用方法等有关。
痤疮的发生主要与皮脂分泌过多、毛囊皮脂腺导管堵塞、细菌感染和炎症反应等因素密切相关。进入青春期后人体内雄激素特别是睾酮的水平迅速升高,促进皮脂腺发育并产生大量皮脂。同时毛囊皮脂腺导管的角化异常造成导管堵塞,皮脂排出障碍,形成角质栓即微粉刺。毛囊中多种微生物尤其是痤疮丙酸杆菌大量繁殖,痤疮丙酸杆菌产生的脂酶分解皮脂生成游离脂肪酸,同时趋化炎症细胞和介质,最终诱导并加重炎症反应。
痤疮好发于青少年,对青少年的心理和社交影响很大,但青春期后往往能自然减轻或痊愈。临床表现以好发于面部的粉刺、丘疹、脓疱、结节等多形性皮损为特点。
痤疮的治疗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包括外用药物、口服药物、光疗等。同时,患者还需要注意日常护理,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挤压痤疮,注意饮食和作息规律等。
对于痤疮患者,尤其是中重度痤疮患者,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此外,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等特殊人群在使用治疗痤疮的药物时需要特别注意,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同时,患者也应该注意避免使用可能导致过敏或刺激的化妆品和护肤品,保持皮肤清洁和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