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面积烧伤病人休克期调节补液量的最可靠的临床指标是尿量,还需综合监测其他生命体征和指标,并根据具体情况个体化调整补液方案。
大面积烧伤病人休克期调节补液量的最可靠的临床指标是尿量。
休克期通常是烧伤后48小时内,此时由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会出现大量血浆渗出至组织间隙及创面,导致有效循环血量减少,进而发生休克。在休克期,积极的液体复苏是纠正休克引起的组织低灌注和缺氧的关键。而尿量是反映肾灌注情况的良好指标,在休克纠正后,通常要求尿量维持在30ml/h以上。如果病人出现尿少,通常提示补液量不足,需要加快补液速度;如果病人持续无尿,则需要考虑急性肾损伤的可能,需要进行相应的处理。
除了尿量外,还需要密切监测其他生命体征和指标,如心率、血压、中心静脉压、肺动脉楔压等,以综合评估病人的循环状态,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此外,对于大面积烧伤病人,休克期的液体复苏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调整,包括烧伤面积、深度、患者的年龄、健康状况等因素。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通常会根据这些因素制定相应的补液方案,并密切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和尿量等指标,以确保液体复苏的效果和安全性。
总之,尿量是调节大面积烧伤病人休克期补液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但不是唯一指标,医生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以确保病人的安全和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