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的治疗方法包括病因治疗、局部治疗、全身治疗和手术治疗等,应根据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中耳炎是累及中耳(包括咽鼓管、鼓室、鼓窦及乳突气房)全部或部分结构的炎性病变,好发于儿童。可分为非化脓性及化脓性两大类。非化脓性者包括分泌性中耳炎、气压损伤性中耳炎等,化脓性者有急性和慢性之分。临床表现为耳痛、耳鸣、听力下降、耳内流脓等。那么,中耳炎应该如何治疗呢?
1.病因治疗:
积极治疗上呼吸道病灶性疾病:如慢性鼻窦炎、慢性扁桃体炎。
药物治疗:单纯型以局部用药为主,可用抗生素水溶液或抗生素与类固醇激素类药物混合液,如0.25%氯霉素液、氯霉素可的松液、氧氟沙星滴耳液等。
2.局部治疗:
鼓膜穿孔前:可用2%石炭酸甘油滴耳,可消炎止痛。鼓膜穿孔后,可用3%双氧水洗净外耳道脓液,再用棉签拭净或以吸引器吸尽脓液,然后方可滴药。
鼓膜穿孔后:局部可使用抗生素粉剂或软膏,如氧氟沙星滴耳剂、氯霉素可的松液等,此外,还需根据不同类型的中耳炎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如:
分泌性中耳炎:可采用鼓膜穿刺抽液、鼓膜切开术、鼓室置管术等。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在鼓膜穿孔前,可使用2%酚甘油滴耳,鼓膜穿孔后,可先用3%双氧水清洗外耳道脓液,然后再用生理盐水清洗,最后用氧氟沙星滴耳剂滴耳。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可根据病情选择乳突根治术、鼓室成形术等。
3.全身治疗:
抗生素治疗:应根据病情轻重及是否为致病菌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其他药物:如伴有鼻塞,可使用减充血剂;有过敏症状者,可使用抗组胺药。
4.手术治疗:
手术指征:包括中耳腔内有肉芽或息肉生长、鼓膜穿孔长期不愈、反复眩晕发作、面瘫、颈部或耳后有瘘管等。
手术方法:包括鼓室成形术、乳突改良根治术等。
需要注意的是,中耳炎的治疗方法应根据具体病情而定,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注意休息,保持耳部清洁,避免进水及用力擤鼻。此外,儿童中耳炎的治疗与成人略有不同,由于儿童的咽鼓管较短、宽且平直,呈水平位,故咽部感染易经咽鼓管侵入鼓室。此外,儿童的抵抗力较弱,容易发生急性中耳炎,且中耳炎可导致听力下降,影响语言发育,因此,家长应特别关注儿童的耳部健康,如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
总之,中耳炎的治疗方法包括病因治疗、局部治疗、全身治疗和手术治疗等,应根据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同时,患者应注意休息,保持耳部清洁,避免进水及用力擤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