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膀胱炎是泌尿系统的常见感染性疾病,主要由细菌感染引起,常见的致病菌包括大肠杆菌等,其感染途径主要有上行感染、下行感染、局部直接感染和血行感染。此外,性生活频繁、憋尿、久坐、饮水过少等不良生活习惯也可能增加发病风险。其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严重时可出现血尿。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使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多喝水、注意休息等。孕妇、免疫力低下者、尿路梗阻者等人群更应注意预防。
急性膀胱炎是泌尿系统的常见感染性疾病,主要由细菌感染引起,常见的致病菌包括大肠杆菌、克雷伯杆菌、变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其主要的感染途径有以下几种:
1.上行感染:是最常见的感染途径。正常情况下,尿道口及其周围有细菌寄生,但一般不引起感染。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或尿道黏膜有轻微损伤时,细菌可沿尿道上行,引起膀胱炎。
2.下行感染:如果患有肾盂肾炎等疾病,细菌可随尿液经输尿管逆行进入膀胱,引起膀胱炎。
3.局部直接感染:膀胱造瘘后与外界皮肤直接相通,细菌可经瘘管直接侵入膀胱引起感染。
4.血行感染:身体其他部位的感染灶的细菌可经血行播散至膀胱,引起膀胱炎。
此外,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也可能增加急性膀胱炎的发病风险,如:
1.性生活频繁:性生活频繁会使尿道口受摩擦,细菌更容易入侵,引起膀胱炎。
2.憋尿:憋尿会使尿液在膀胱内停留时间过长,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容易引起膀胱炎。
3.久坐:久坐会使盆腔充血,血液循环不畅,容易导致膀胱发炎。
4.饮水过少:饮水过少会使尿液浓缩,排尿次数减少,不利于细菌排出,容易引起膀胱炎。
急性膀胱炎患者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严重时可出现血尿。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尿常规、尿培养等检查,以明确诊断。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使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多喝水、注意休息等。
需要注意的是,孕妇、免疫力低下者、尿路梗阻者等人群更容易发生急性膀胱炎,且病情容易反复。因此,这些人群更应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尿道口清洁,避免憋尿,多喝水,多排尿,积极治疗尿路疾病,以预防急性膀胱炎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