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ITP经过规范治疗,约80%的患儿可获得痊愈,部分患儿可迁延不愈,转为慢性ITP。影响预后的因素主要有年龄、出血程度、治疗反应和病程等。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免疫抑制剂、脾切除术等。
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出血性疾病,约占儿童出血性疾病的80%。其特点是外周血小板计数减少,血小板功能正常,骨髓巨核细胞正常或增多,病因尚不清楚。儿童ITP大多数预后良好,部分可自行缓解,但也有部分患儿病程迁延,治疗困难。那么,儿童ITP能治愈吗?
儿童ITP经过规范治疗,约80%的患儿可获得痊愈,部分患儿可迁延不愈,转为慢性ITP。影响儿童ITP预后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年龄:年龄越小,预后越好。新生儿ITP多为自限性,一般预后良好;而成人ITP常迁延不愈,部分可转为慢性。
2.出血程度:一般认为,出血程度越重,预后越差。但严重出血并不一定意味着预后不良,因为有些患儿可能在短期内出现血小板计数的上升。
3.治疗反应:对糖皮质激素治疗反应良好的患儿,预后较好;而对糖皮质激素治疗反应不佳的患儿,预后较差。
4.病程:病程越长,预后越差。
儿童ITP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一般治疗:注意休息,避免外伤,避免使用影响血小板功能的药物。
2.糖皮质激素:是治疗儿童ITP的常用药物,可抑制血小板抗体的产生,减少血小板破坏。
3.丙种球蛋白:可封闭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Fc受体,抑制血小板的清除。
4.免疫抑制剂:适用于糖皮质激素或丙种球蛋白治疗无效的患儿。
5.脾切除术:适用于糖皮质激素或丙种球蛋白治疗无效,且血小板计数<30×109/L,有明显出血症状或出血风险高的患儿。
6.其他治疗:如输注血小板、促血小板生成素等。
总之,儿童ITP大多数预后良好,部分可自行缓解,但也有部分患儿病程迁延,治疗困难。影响儿童ITP预后的因素主要有年龄、出血程度、治疗反应和病程等。儿童ITP的治疗主要包括一般治疗、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免疫抑制剂、脾切除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