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栓塞是一种严重疾病,栓子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可引发多种症状,若未及时诊断和治疗可能致命。高危人群包括长期卧床者、心脏病患者等。诊断方法包括D-二聚体测定、肺动脉造影等。治疗方法有溶栓、抗凝、介入和手术等。预防措施包括早期下床活动、穿弹力袜等。
肺栓塞是一种严重的疾病,若未及时诊断和治疗,可能会导致致命的后果。以下是关于肺栓塞的一些重要信息。
一、什么是肺栓塞?
肺栓塞是指栓子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栓子可以是血栓、脂肪、羊水、空气等。
二、肺栓塞的症状有哪些?
肺栓塞的症状多种多样,缺乏特异性,容易漏诊和误诊。常见的症状包括:
1.呼吸困难:是最常见的症状,活动后加重。
2.胸痛:多为胸膜炎性胸痛,深呼吸或咳嗽时加重。
3.咯血:可为痰中带血、血丝或整口鲜血。
4.咳嗽:多为干咳或少量白痰。
5.心悸:可能与呼吸困难和缺氧有关。
6.晕厥:可为首发或唯一症状。
7.发热:多为低热。
三、哪些人容易得肺栓塞?
以下人群容易得肺栓塞:
1.长期卧床或久坐不动的人,如手术后、骨折后、瘫痪等。
2.有下肢静脉曲张或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人。
3.有心脏病的人,如心房颤动、心力衰竭、心肌病等。
4.有恶性肿瘤的人。
5.口服避孕药或雌激素替代治疗的人。
6.创伤或手术的人。
7.妊娠或产后的人。
四、如何诊断肺栓塞?
肺栓塞的诊断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综合判断。常用的检查方法包括:
1.血浆D-二聚体测定:D-二聚体升高提示有血栓形成的可能,但特异性不高。
2.肺动脉造影:是诊断肺栓塞的“金标准”,但为有创检查。
3.CT肺动脉造影:无创性检查,对肺栓塞的诊断有较高的准确性。
4.磁共振肺动脉造影:无创性检查,但对磁场要求较高。
5.肺通气/灌注扫描:对肺栓塞的诊断有一定的帮助。
五、如何治疗肺栓塞?
肺栓塞的治疗方法包括:
1.一般治疗:休息、吸氧、止痛等。
2.溶栓治疗:适用于有溶栓指征的患者,可溶解血栓,恢复肺血管通畅。
3.抗凝治疗:适用于大多数患者,可预防血栓再形成。
4.介入治疗:如肺动脉血栓切除术、球囊扩张术等。
5.手术治疗:如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等。
六、肺栓塞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肺栓塞的预防措施包括:
1.对于容易得肺栓塞的人群,应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早期下床活动、穿弹力袜、使用抗凝药物等。
2.积极治疗原发病,如心脏病、恶性肿瘤等。
3.避免长时间卧床或久坐不动,定期进行下肢运动。
4.长途旅行时,应注意多饮水,避免血液浓缩。
5.对于高危人群,可使用抗凝药物进行预防。
总之,肺栓塞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对于有可疑症状的患者,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