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叮咬传播,人与人之间不会直接传播。预防登革热的关键是防蚊灭蚊。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人与人之间不会直接传播。
登革病毒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叮咬传播。伊蚊叮咬了登革热患者或隐性感染者后,病毒会在伊蚊体内大量复制,经过8-12天的潜伏期后,伊蚊再次叮咬健康人时,就会将病毒传播给健康人。
人感染登革病毒后,经过3-15天的潜伏期后,会出现发热、头痛、肌肉痛、皮疹、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少数患者会发展为重症登革热,出现严重出血、休克等症状,甚至危及生命。
登革热主要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在我国,广东、广西、海南等地是登革热的高发地区。登革热的流行季节主要在夏秋季,高峰在7-9月。
预防登革热的关键是防蚊灭蚊。在登革热流行地区,要做好个人防护,穿长袖衣服、长裤,使用蚊帐、蚊香、防蚊液等防蚊措施。同时,要做好环境整治,清除积水,消灭伊蚊滋生地。如果出现发热、头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旅行史,以便早诊断、早治疗。
对于孕妇、儿童、老年人等高危人群,感染登革热后更容易发展为重症,应特别注意预防。孕妇在孕期应避免前往登革热流行地区,如果必须前往,应做好个人防护。儿童和老年人应注意个人卫生,避免被蚊虫叮咬。
总之,登革热是一种通过蚊虫传播的传染病,人与人之间不会直接传播。预防登革热的关键是防蚊灭蚊,高危人群应特别注意预防。如果出现发热、头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