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主要表现为皮肤红肿、瘙痒,并出现大小不一的风团。许多人认为荨麻疹是过敏引起的,但实际上,荨麻疹的病因较为复杂,不一定都是过敏导致的。
病因:
过敏:约2/3的患者找不到明确的病因,尤其是慢性荨麻疹。
感染:各种感染因素均可引起本病,如病毒(上感病毒、肝炎病毒)、细菌(金葡菌)、真菌(念珠菌)、寄生虫(蛔虫)等。
药物:常见的有青霉素、头孢菌素、血清制品、各种疫苗等。
食物:如鱼、虾、蟹、蛋类、奶类等。
物理因素:如冷、热、日光、摩擦及压力等物理和机械性刺激。
吸入物:如花粉、动物皮屑、灰尘、真菌孢子、挥发性化学品(如甲醛、丙烯醛、除虫菊、化妆品等)等。
内分泌和代谢障碍:如月经不调、妊娠、更年期等。
系统性疾病:如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恶性肿瘤、风湿性关节炎、高脂血症等。
遗传因素:某些类型的荨麻疹与遗传有关。
症状:
皮肤风团:为荨麻疹的主要表现,风团大小和形态不一,可为圆形、类圆形或不规则形,可孤立分布或融合成片。风团通常在数小时内消退,但此起彼伏,不断发生新的皮疹。
皮肤瘙痒:风团出现前或同时,可伴有皮肤瘙痒。
其他症状:部分患者可伴有恶心、呕吐、头痛、头胀、腹痛、腹泻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胸闷、憋气、呼吸困难、窒息等症状。
诊断:
详细询问病史:包括发病时间、皮疹特点、诱因等。
体格检查:重点观察皮疹的形态、分布、颜色等。
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尿常规、过敏原检测等,有助于明确病因。
治疗:
去除病因:尽可能找到并去除病因,避免接触过敏原。
药物治疗:包括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
其他治疗:如光疗、中医治疗等。
注意事项:
避免搔抓:搔抓可导致皮肤破损,增加感染的风险,还可能使瘙痒加重。
避免热水烫洗:热水烫洗可使血管扩张,加重皮肤炎症。
注意饮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饮酒。
保持皮肤清洁:勤换衣物,避免使用刺激性的化妆品和护肤品。
避免接触过敏原:如花粉、动物毛发等。
按时用药:遵医嘱按时用药,不得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
总之,荨麻疹的病因较为复杂,不一定都是过敏引起的。患者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同时,患者应注意避免诱因,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搔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