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发烧后出疹子是怎么回事?

李忆 2025-07-19 02:32:30 2

  婴儿发烧出疹性疾病多见于以下情况,往往可以根据皮疹形态特征加以识别。幼儿急疹特点:高热持续3至5天后体温骤降,热退后全身表现出淡红色斑疹、斑丘疹,可有枕后及颈部淋巴结肿大,2至3天后皮疹消退,不留痕迹。手足口病表现为口腔黏膜散在疱疹,同时手掌或脚掌、臀部表现出斑丘疹,疱疹等,可有发热、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表现,若持续高热不退、精神差、嗜睡或烦躁不安、惊跳、呕吐、面色苍白、出冷汗,需警惕为重症患儿,可能危及生命。水痘皮疹发展迅速,同一部位可见斑疹、丘疹、疱疹和结痂同时存在,1到2周后痂皮脱落,一般不留疤痕。风疹多见于发热第1~2天开始出疹,并于一天内出齐,呈细点状淡红色斑疹,疹间皮肤正常。耳后、枕后淋巴结肿大,病情较轻,病程短。麻疹特点则是发烧三天,出疹(玫瑰红色斑丘疹)三天退热三天。初期高热、流泪、流涕、咳嗽,出疹时发热更高。此外,有的孩子在服用药物后表现出皮疹,需排外药疹。考虑造成药疹的药物需及时停用。川崎病的孩子持续发热大于5天仍不退,也可表现出皮疹,眼红,口唇红,手足红肿,杨梅舌等表现。

点赞
相关资源

幼儿急疹不出疹子怎么办 2025-07-19

幼儿急疹不出疹子可能是多种原因导致的,如出疹时间未到、病毒感染、药物影响或免疫系统问题等。家长应继续观察孩子症状,如有异常及时就医,同时注意孩子护理,避免搔抓皮疹。幼儿急疹是一种常见的婴幼儿急性发热发疹性疾病,通常由人类疱疹病毒6、7型感染引起。其特点是在发


孩子出疹子了怎么办 2025-07-19

孩子出疹子后,家长不要惊慌,应密切观察症状,保持皮肤清洁,多喝水,注意饮食和休息,避免搔抓皮肤,不要带孩子去公共场所,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1.观察孩子的症状孩子出疹子后,家长要密切观察孩子的症状,如发热、咳嗽、流鼻涕、皮疹等。如果症状较轻,可以在家中观察


发烧出疹子可以吃退烧药吗 2025-07-19

发烧出疹子时不建议自行服用退烧药,尤其是在疹子出现后的48小时内。发烧出疹子通常是儿童在感染病毒后出现的一种症状,可能是幼儿急疹、麻疹、风疹等。在疹子出现后的48小时内,退烧药可能会影响疹子的出现和消退,以及病毒的排出。如果孩子发烧出疹子,建议及时就医,医生会


发烧后出疹子别大意 2025-07-19

发烧后出疹子,别大意!可能是这些疾病在作祟。发烧是身体对抗感染的一种常见反应,而疹子则是发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种症状。虽然大多数疹子是无害的,但在某些情况下,它们可能是严重疾病的信号。以下是一些需要特别关注的情况:1.幼儿急疹幼儿急疹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疾病,通


发烧出疹子是怎么回事 2025-07-19

发烧出疹子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以下是关于发烧出疹子的一些信息:1.幼儿急疹幼儿急疹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通常发生在6个月至2岁的幼儿身上。症状包括突然发烧,体温可高达39C或更高,持续3-5天。随后,皮疹会在发烧消退后出现,通常先出现在颈部、胸部


发烧出疹子怎么治疗 2025-07-19

发烧出疹子通常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治疗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一般治疗:休息:确保患者充分休息,避免过度活动。补充水分:多喝水,以防止脱水。饮食:给予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2.对症治疗:退烧:如果患者体温较高(超过38.5C),可以使用退烧药,如对乙酰氨基酚或


发烧会出疹子吗 2025-07-19

发烧后可能会出疹子,但并不是所有发烧都会出疹子。发烧出疹子通常是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的,以下是一些可能导致发烧出疹子的原因:1.幼儿急疹这是一种常见于幼儿的疾病,通常由人类疱疹病毒6型或7型感染引起。幼儿急疹的特点是高热3-5天后,体温突然下降,同时出现皮疹。皮


宝宝高烧后出疹子怎么回事 2025-07-19

宝宝高烧后出疹可能是幼儿急疹、麻疹、风疹、猩红热、药物过敏等原因导致。1.幼儿急疹这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通常发生在6个月至2岁的宝宝身上。症状包括高热3-5天后,体温突然下降,同时出现皮疹。皮疹通常为红色斑丘疹,主要分布在面部和躯干部位,可持续1-2天。2.麻疹这


打完麻腮风第一天就出疹子了 2025-07-19

宝宝打完麻腮风疫苗后出疹子,可能是疫苗不良反应、感染、过敏等原因引起。1.疫苗不良反应打完麻腮风疫苗后,部分人可能会出现出疹子的不良反应。这些疹子通常会在接种后的1-3天内出现,可能伴有发热、咳嗽、流鼻涕等症状。如果疹子数量不多,宝宝没有明显不适,可以先观察,


宝宝发烧后出疹子怎么办呢 2025-07-19

宝宝发烧后出疹子,需要通过保持皮肤清洁、穿着宽松舒适的衣物、注意饮食、避免搔抓、避免感染等方法解决。1.保持皮肤清洁使用温水清洁皮肤,避免使用刺激性的沐浴产品和护肤品。2.穿着宽松舒适的衣物选择棉质、宽松的衣物,避免摩擦皮肤。3.注意饮食给予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