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测定偏高的原因有生理因素以及肾小球肾炎、肝硬化、急性心肌梗死等疾病因素,危害主要与原因有关。
一、生理因素
缺乏锻炼、情绪波动较大等因素,可影响机体对同型半胱氨酸的代谢,导致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测定偏高。这种情况一般不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危害,一段时间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可自行恢复正常。
二、疾病因素
1、肾小球肾炎肾小球肾炎是由病原微生物感染、接触有机化学溶剂等因素引起的疾病,可影响肾脏对同型半胱氨酸的代谢,造成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测定偏高。肾小球肾炎随着病情持续进展,可引起肾功能衰竭、高血压脑病等并发症,对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2、肝硬化肝脏是同型半胱氨酸代谢的重要器官,如果患者因病毒感染、长期胆汁淤积等因素发生肝硬化,可导致同型半胱氨酸代谢异常,引起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测定偏高。肝硬化可引起腹痛、腹泻、乏力、口角发炎等症状,降低患者生活质量。若未及时治疗,还可并发肝功能衰竭、肝癌等疾病,严重危害身体健康。
3、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是由心肌供养不足、心肌耗氧量增加引起的疾病,该病可加速游离形式同型半胱氨酸产生,造成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测定偏高。急性心肌梗死可引起心前区疼痛、呼吸困难、大汗淋漓等症状,还可诱发恶性心律失常、心脏破裂等,对生命造成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