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连性肠梗阻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腹腔内肠粘连,导致肠内容物在肠道中不能正常运行、顺利通过。下面从病因、症状表现、诊断方法、治疗措施、预防等方面对其进行阐述。
1.病因
腹部手术是导致粘连性肠梗阻的最常见原因,手术过程中的创伤、炎症反应等可促使肠管粘连。此外,腹部外伤、炎症性肠病、腹腔内放疗等也可能引发粘连。手术造成的粘连可能会形成纤维束带或粘连带,阻碍肠管的正常蠕动和通过。
2.症状表现
患者主要表现为腹痛、呕吐、腹胀和停止排气排便等典型肠梗阻症状。腹痛通常为阵发性绞痛,伴有肠鸣音亢进。呕吐物可根据梗阻部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腹胀程度与梗阻部位和时间相关。停止排气排便也是重要表现之一。
3.诊断方法
通过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腹部X线、CT等检查来综合诊断。X线可显示肠管扩张、气液平面等典型表现。CT检查对于明确粘连部位和程度具有重要价值。
4.治疗措施
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主要适用于单纯性、不完全性肠梗阻,包括禁食水、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防治感染等。如果非手术治疗无效,或出现绞窄性肠梗阻等严重情况,则需要及时手术治疗,以解除梗阻、分离粘连。
5.预防
虽然难以完全避免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但一些措施可能有助于降低其风险。如精细的手术操作、减少组织损伤、术中使用防粘连材料等。术后早期活动也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减少粘连形成。同时,对于有腹部手术史的患者,应注意饮食规律、避免暴饮暴食,如有腹部不适及时就医。
粘连性肠梗阻是一种需要引起重视的疾病,准确的诊断和恰当的治疗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患者和医生都应密切关注病情变化,以确保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