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温37.7℃属于发热,可能是流行性感冒、皮肤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等原因引起的,需要结合病因针对性治疗,包括一般治疗、抗感染治疗、抗病毒治疗等,疾病详情及治疗方式如下:
1、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主要与流感病毒感染有关,感染后机体会释放出大量细胞因子和炎症因子,并刺激体温调节中枢,从而导致体温调定点升高,引起发热。
体温37.7℃属于低热状态,如果无明显不适症状,可适当增加饮水量,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病情恢复。但如果有持续上升的情况,可遵医嘱配合复方氨酚烷胺片、四季感冒颗粒、奥司他韦胶囊等药物治疗,具有抗感冒、抗病毒等作用,从而促进疾病恢复。
2、皮肤感染
如果存在皮肤感染的现象,可能会刺激免疫系统使白细胞升高,引发炎症反应,继而导致体温升高。
建议做好皮肤卫生护理,可适当使用温水擦拭、退热贴等物理方式进行退热。另外,患者还需配合医生使用红霉素软膏、莫匹罗星软膏、甲硝唑乳膏等抗生素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有助于减轻炎症反应,降低体温。
3、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由于病毒大量复制引发全身炎症反应,可导致发热,出现上述症状。
患者平时应多注意休息,多饮水,并用温水擦拭全身,有助于降低体温。如果持续升高,已经超过38.5℃,需要及时配合医生选择退热药物治疗,比如阿司匹林、布洛芬以及对乙酰氨酚等,同时还需配合抗病毒的药物治疗,例如双黄连口服液、金银花颗粒以及抗病毒口服液等。
由于引起发热的原因较多,建议及时至医院就诊检查,明确病因,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