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病因,低钾血症可分为四类:摄入不足、排出过多、细胞内钾转移到细胞外,以及其他原因。治疗需针对病因,并注意监测血钾水平和补充其他电解质。特殊人群应注意预防。
1.钾摄入不足:
长期禁食、少食:如果饮食中钾摄入不足,会导致血钾浓度降低。
偏食:某些人由于偏食,可能导致钾摄入不足。
2.钾排出过多:
经胃肠道失钾:严重呕吐、腹泻、胃肠减压等,可导致大量钾随消化液排出体外。
经肾脏失钾:这是成人失钾最重要的原因,包括:
利尿药的长期连续使用或用量过多。
某些肾脏疾病,如急性肾衰竭多尿期、肾小管酸中毒等。
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过多,如Cushing综合征、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等。
远曲小管中不易重吸收的阴离子增多,如应用大剂量青霉素、盐酸精氨酸等。
3.细胞内钾转移到细胞外:
碱中毒:大量输入库存血、大量输注葡萄糖和胰岛素等,可导致细胞外钾进入细胞内。
周期性麻痹: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或散发,发作时细胞外钾转移到细胞内,导致血钾降低。
家族性周期性麻痹: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部分患者可在低钾型周期性麻痹基础上合并甲亢。
急性应激:如严重创伤、烧伤、大手术等,可导致细胞内钾转移到细胞外。
4.其他:
假性低血钾:见于血标本溶血、血小板或白细胞增多等情况,可导致检测到的血钾浓度降低,但实际上血钾并未降低。
稀释性低血钾:输入大量不含钾的液体或输入库存血过多,可导致稀释性低血钾。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低钾血症的治疗,应根据具体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同时,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血钾水平,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对于严重的低钾血症,可能需要静脉补钾。此外,还应注意补充其他电解质,以维持体内电解质的平衡。
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人、肾脏功能不全者、服用某些药物(如利尿剂)的患者等,更应注意低钾血症的发生。这些人群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饮食均衡,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如有不适,应及时就医,以便早发现、早治疗。同时,医生在给这些患者开处方时,也应注意药物的副作用,避免加重低钾血症的发生。
总之,低钾血症的病因复杂,治疗应因人而异。对于低钾血症患者,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同时,特殊人群应特别注意预防低钾血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