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拉肚子的具体病因,一般可将其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腹泻。感染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寄生虫等,其中病毒感染较为常见。轮状病毒、诺如病毒、星状病毒、肠道腺病毒等均可引发感染性腹泻。
1.轮状病毒
这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之一,轮状病毒肠炎多发生在秋季,故又名“秋季腹泻”。感染途径为粪-口传播,潜伏期1-3天。发病时主要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即呕吐、发热、咳嗽、流涕等,随后出现腹泻,大便呈水样或蛋花汤样,带少量黏液,无腥臭。
2.诺如病毒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全年均可发生,尤以冬季高发。诺如病毒感染发病急,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发热、腹痛和腹泻,儿童患者呕吐普遍,成人患者腹泻为多。此外,也可能出现头痛、寒战和肌肉痛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脱水症状。
3.星状病毒
星状病毒主要感染小肠上皮细胞,可引起渗透性腹泻。星状病毒胃肠炎全年均可发生,多见于秋冬季节,可通过人与人接触传播,也可经食物和水传播。其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发热、头痛、肌肉痛等症状。
4.肠道腺病毒
肠道腺病毒可引起婴幼儿和儿童的腹泻和呼吸道感染,其中腹泻型肠道腺病毒可引起水样便、稀便,有时可伴有发热、咳嗽等症状。
5.除了上述病毒外,其他病毒如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等也可引起感染性腹泻。
对于感染性腹泻,尤其是儿童和老人,应及时就医,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治疗。在治疗的同时,要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以防止脱水和电解质紊乱。此外,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保持餐具清洁等,也是预防感染性腹泻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