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是指由于某些疾病或药物等原因导致的骨密度降低和骨强度下降的一种疾病。
慢性肾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可能影响钙的吸收、代谢或激素水平,从而导致骨质疏松。某些药物,如糖皮质激素、抗癫痫药、化疗药物等,长期使用可能会影响骨代谢,增加骨质疏松的风险。
患者可能会出现腰背疼痛或全身骨骼疼痛,尤其在负重或活动时加重。轻微的外力或日常活动中就可能导致骨折,常见的骨折部位包括脊柱、髋部和手腕等。由于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可能会出现身高变矮的现象。
如果患者出现上述症状,可以到医院做骨密度测定,通过双能X线吸收法等检查手段测量骨密度,以确定骨质疏松的程度。医生会详细询问病史、进行体格检查,并可能进行相关检查来确定导致骨质疏松的病因。
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和预防应根据个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方案。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同时注意生活方式的调整,以提高生活质量,预防骨折等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