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心脏造影有一定危险。
首先,任何医疗操作都存在风险,心脏造影也不例外。在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对造影剂过敏的情况,导致过敏反应,如皮疹、瘙痒、呼吸困难等,严重时甚至可能引发过敏性休克。
其次,穿刺部位可能会出现出血、血肿、假性动脉瘤等并发症。这是因为在进行动脉穿刺时,可能会对血管造成一定损伤,如果止血不彻底或患者凝血功能存在异常,就容易出现这些问题。
此外,还有可能引发心律失常。在造影过程中,导管等器械的刺激可能会导致心脏出现短暂的心律失常,虽然通常可自行恢复,但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较为严重。
同时,操作不当可能导致血管损伤,如动脉夹层、血管穿孔等,这会给患者带来较大风险。
最后,术后可能会发生造影剂肾病。造影剂需要通过肾脏代谢,对于本身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可能加重肾脏负担,导致肾功能进一步恶化。
然而,不能因为存在这些风险就否定心脏造影的重要性。医生在决定进行心脏造影前,会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权衡利弊,并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降低风险,如详细询问过敏史、术前完善相关检查、术后密切观察等。患者及家属也应与医生充分沟通,了解相关风险和获益,积极配合治疗,以确保检查和治疗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