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痛风的药物包括秋水仙碱、非甾体类抗炎药、甾体类抗炎药、碱性药物、其他药物等。
1.秋水仙碱
秋水仙碱是治疗痛风急性发作的特效药,一般在痛风发作12小时内服用效果最佳。秋水仙碱的不良反应较多,常见的有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严重者可出现骨髓抑制、肝肾功能损害等。因此,秋水仙碱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剂量应个体化。
2.非甾体类抗炎药
如吲哚美辛、双氯芬酸钠等,具有抗炎、镇痛的作用,可缓解痛风急性发作的症状。这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有胃肠道反应、肾功能损害等,少数患者可出现过敏反应。有胃肠道疾病、肾功能不全者应慎用或禁用。
3.甾体类抗炎药
即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地塞米松等,具有强大的抗炎作用,可迅速缓解痛风急性发作的症状。但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较多,且停药后容易复发,一般不主张作为痛风急性发作的首选用药。
4.碱性药物
如碳酸氢钠,可碱化尿液,促进尿酸排泄,适用于血尿酸升高的痛风患者。但碳酸氢钠也有一定的不良反应,如胃肠道不适、钠负荷增加等,因此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5.其他药物
如苯溴马隆、别嘌醇等,可抑制尿酸生成,适用于血尿酸升高的痛风患者。苯溴马隆的不良反应主要有胃肠道反应、肝肾功能损害等,有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别嘌醇的不良反应主要有过敏反应,严重者可导致剥脱性皮炎,甚至死亡,因此在使用前应进行HLA-B5801基因检测,阳性者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