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肝炎综合征的临床表现涉及多个方面,如黄疸、肝脾肿大、消化道症状、肝功能损害等。
1.黄疸
黄疸是婴儿肝炎综合征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多数患儿在出生后1~3周内出现黄疸,且持续时间较长,可超过生理性黄疸期。黄疸程度轻重不一,轻者仅面部、巩膜黄染,重者全身皮肤黏膜均明显黄染。黄疸的出现和持续可能提示肝脏功能受损,导致胆红素代谢异常。
2.肝脾肿大
肝脏肿大较为常见,质地可稍硬。脾脏也可肿大,一般为轻度至中度肿大,肝脾肿大是由于肝细胞炎症、增生以及肝内胆管阻塞等原因引起的,在腹部触诊时,医生可以明显触及肿大的肝脏和脾脏。
3.消化道症状
患儿常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消化道症状,这些症状的出现与肝脏功能受损有关,肝脏是消化系统的重要器官,其功能受损会影响消化酶的合成和分泌,以及胆汁的排泄,从而导致胃肠功能紊乱。
4.肝功能损害
肝功能损害主要表现为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等酶学指标升高,反映肝细胞受损情况。同时,血清总胆红素升高,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均可升高,提示胆红素代谢异常。此外,还可能出现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升高等情况,影响患儿的营养状态和免疫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