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梗和心绞痛的区别主要体现在症状、病因、危险程度等方面,心梗症状更剧烈、危险程度更高,需及时就医治疗。
1.定义
心梗:心肌梗死是指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栓形成或血管痉挛等原因,导致心肌缺血坏死。
心绞痛:心绞痛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
2.症状
心梗:疼痛部位与心绞痛相似,但性质更剧烈,持续时间更长,可达数小时或数天,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常伴有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低血压等并发症,甚至可导致猝死。
心绞痛:疼痛多发生在胸骨后或心前区,可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无名指和小指,或至颈、咽或下颌部,发作常由体力劳动或情绪激动所诱发,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可缓解。
3.病因
心梗:主要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窄或闭塞。其他原因包括血栓形成、血管痉挛、冠状动脉栓塞等。
心绞痛:主要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但斑块相对稳定,狭窄程度较轻。其他原因包括冠状动脉痉挛、贫血、甲亢等。
4.危险程度
心梗:病情凶险,若不及时治疗,死亡率较高。
心绞痛:相对较轻,但频繁发作也会影响生活质量,若不加以控制,可能进展为心梗。
5.检查
心梗:心电图、心肌酶学检查、冠状动脉造影等。
心绞痛: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冠状动脉CT或冠状动脉造影等。
6.治疗
心梗:立即住院治疗,采取溶栓、介入治疗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等方法开通梗死血管,挽救濒死心肌。同时,给予抗血小板、抗凝、调脂、改善心肌代谢等药物治疗。
心绞痛:一般先采取保守治疗,包括休息、戒烟、控制血压、血脂、血糖等,同时使用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等药物缓解症状。若保守治疗无效或症状加重,可考虑介入治疗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对于有心血管疾病高危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等)的人群,应积极控制危险因素,定期进行体检,以便早发现、早治疗。如果出现胸痛、胸闷等症状,应立即就医,以便明确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患者应遵循医生的建议,按时服药,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和情绪激动,以预防心梗和心绞痛的发生。
总之,心梗和心绞痛虽然都是心血管疾病,但在症状、病因、危险程度等方面存在差异。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对于控制病情、改善预后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