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卵期老是出血,可能是由雌激素水平下降、黄体功能不全、子宫内膜息肉等原因造成的。
1、雌激素水平下降
女性进入排卵期,卵泡成熟并且排出后,体内的雌激素水平会短暂性下降,部分女性会因为雌激素水平不足,难以支撑子宫内膜而出现少量剥脱、出血的情况,从而表现为排卵期出血,多发生在两次月经中间,属于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可随着激素恢复正常、内膜逐渐修复完全自行消失。
2、黄体功能不全
黄体功能不全好发于育龄期的女性,为排卵障碍的一种表现,因为黄体分泌的孕激素水平不足,从而影响子宫内膜发育,出现经间期阴道异常出血的症状。
3、子宫内膜息肉
如果排卵期总是异常出血,还应该注意排除是子宫内膜息肉的可能性,当雌激素水平过高,导致子宫内膜增厚,形成息肉,或者是受到炎症刺激时,常会表现为异常的子宫出血或是两次月经间的额外出血。
除了以上相对常见的因素外,还可能是患有子宫内膜炎。如果症状较为严重,建议患者就诊检查,明确病因后给予针对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