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即发热,小儿发热身上起红疹,可能是幼儿急疹、麻疹、风疹、猩红热、川崎病、药物疹、手足口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引起的。
1、幼儿急疹
幼儿急疹是一种婴幼儿常见的急性发热发疹性疾病,由人类疱疹病毒6、7型感染引起。其特点是在发热3~5天后热度突然下降,皮肤出现玫瑰红色的斑丘疹,病情减轻,如无并发症可很快痊愈。
2、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很强,好发于冬春季节。主要症状有发热、上呼吸道炎、眼结膜炎等,而以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和颊黏膜上有麻疹黏膜斑为其特征。
3、风疹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出疹性传染疾病,其临床特征为上呼吸道轻度炎症、发热、全身红色斑丘疹、耳后、枕后及颈部淋巴结肿大,病情较轻,预后良好。
4、猩红热
猩红热为A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疹退后明显的脱屑。少数患者患病后由于变态反应而出现心、肾、关节的损害。
5、川崎病
川崎病是一种以全身性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急性发热出疹性小儿疾病,高发年龄为5岁以下婴幼儿,男多于女,成人及3个月以下小婴儿少见。临床多表现为发热、皮疹、颈部非脓性淋巴结肿大、眼结合膜充血、口腔黏膜充血、杨梅舌、掌跖红斑、手足硬性水肿等。
6、药物疹
药物疹是药物通过口服、注射、吸入、外用等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后引起的皮肤、黏膜炎症反应。严重者可累及机体各个系统,甚至危及生命。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轻者仅表现为皮肤红斑、丘疹,重者可出现水疱、大疱、表皮坏死、剥脱,甚至发热、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全身症状。
7、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表现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多数患儿一周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
8、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由EBV病毒所致的急性自限性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发热、咽喉炎、淋巴结肿大、外周血淋巴细胞显著增多并出现异形淋巴细胞、嗜异性凝集试验阳性,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
除了上述疾病外,小儿发热身上起红疹还可能是其他疾病引起的,如白血病、恶性淋巴瘤、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如果发现孩子发热并伴有皮疹,建议及时就医,以便明确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在就医前应注意保持孩子皮肤清洁,避免搔抓皮疹,以免引起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