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期梅毒疹易被误诊为玫瑰糠疹、药疹、扁平苔藓、银屑病等疾病,但梅毒疹具铜红色、圆形或椭圆形、扁平丘疹、表面浸润、无自觉症状等特征,梅毒血清学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二期梅毒疹容易被误诊为玫瑰糠疹、药疹、扁平苔藓、银屑病等疾病。
玫瑰糠疹好发于躯干及四肢近端,为多数椭圆形小斑片,其长轴沿肋骨及皮纹方向排列,鳞屑细小而薄。大多没有全身症状,少数可有低热、头痛、全身不适、咽喉痛及关节痛等症状,病程有自限性。
药疹有明确的服药史,常突然发生,且颜色鲜艳,形态多样,可有表皮坏死、剥脱,常伴有瘙痒或疼痛。
扁平苔藓为多角形紫红色扁平丘疹,表面有蜡样光泽,有特征性的黏膜损害。
银屑病则表现为红斑上覆多层银白色鳞屑,刮去鳞屑后有薄膜现象及点状出血。
这些疾病在临床表现上与二期梅毒疹有相似之处,因此容易导致误诊。但二期梅毒疹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如铜红色、圆形或椭圆形的扁平丘疹,表面浸润,境界清楚,数目较多,一般无自觉症状,不痛不痒,有时可自行消退等。此外,梅毒血清学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对于疑似二期梅毒疹的患者,应及时进行梅毒血清学检查,如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RPR)等,以避免误诊。对于确诊的二期梅毒疹患者,应及时进行规范的治疗,以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同时,对于有高危性行为的人群,应定期进行梅毒筛查,以便早发现、早治疗。